人文摄影,对于相机的设置有哪些要求?
1.镜头选择
在开始一次拍摄行动前,需要根据所选的题材和现场条件选用适合的镜头。比如你在情人节的街头,想抓拍几位在花市为女友买花的男孩、70-2000集头通常会是不错的选择。整体来说,长焦头活合在从较元的距离捕捉画面,同时小景深可以滤去不必要的视觉干千抗广角头则适用于狭小的空间,拍出的照片视角广、最深大,信息含量丰富;中焦镜头介于两者之间,更接近于人眼的视觉习惯,可以更忠实地反映事情的本来面貌。
2.让相机时刻保持在拍摄状态
人文摄影师大多有一个习惯:在空闲时间将相机调整到适合拍摄的状态。在拿起相机开始一轮拍摄前,或两次拍摄之间的空闲时间内,将曝光模式调至A挡(或P挡,视个人习惯而定),将感光度调至合适状态(室外通常为100,室内视环境需求和相机性能而定,通常为400到800),自动白平衡,然后检查电池是否电量充足,存储卡是否有足够空间,最后,不盖镜头盖,保持开机。不盖镜头盖顶多磨损UV镜,换一块也不贵,要是丢失了一张好照片,搞不好你会后悔一辈子
这些步骤看似烦琐,却能保证你在任意时刻抓起相机都能立即投人拍摄,为迅速抓拍提供了可能。尤其最后两条,保持开机,不盖镜头盖,几乎是所有人文摄影师心照不宣的移密。数码单反在待机状态下耗电量极少,因此保持开机,对于电池电量影响很小,带来的便捷却是极其明显的。不盖镜头盖会使镜头的保护难度加大,这一点可以用加装UV镜和遮光罩的方法来获得一定改善,除此以外并没有太好的方法。考虑到可能因此多拍到几张好照片,这种牺牲也是值得的。
3.拍提模式
在白天室外拍摄中,由于不同环境亮暗差别较大,通常使用A挡进行拍摄(新闻摄影师更多会选择P挡)。在非逆光情况下,使用评价测光能获得不错的限光效果,逆光情况则可以使用点测光。对于对焦系统较为出色的机型(如佳能7D、1D,尼康D3008、D4等),可选用“自动对焦点选择”拍摄,而对于对焦系统相对较弱的机型(如佳能5D、60D,尼康D5100等),则推荐使用中心点对焦,这样可以较好地保证对焦速度和精度。对焦模式一般选择单次对焦。
室内环境通常光环境较为统一,可以使用M挡进行拍摄。评价测光。光环境较暗时推荐使用中心点对焦以提高对焦速度和精度。拥有全时手动对焦功能的镜头还可以在完成对焦后进行轻微调整,使对焦更加精确。
4.白平衡
数码相机的白平衡校正,是为了在不同光源下让相机呈现正确的色彩,避免照片出现偏色。在白天室外拍摄的情况下,使用“自动”白平衡即可,若喜欢更为温暖的色调,则可以选用“阴天”白平衡。
室内的拍摄就不那么简单了。室内照明所使用的白炽灯色温很低、光线偏暖,这时候通常有两种处理方式:若想保留白炽灯温吸的光环境,使用自动白平衡即可;若想削弱这种黄色,可以选用“白炽灯”白平衡模式,这种模式色温较低,可以对灯光效果做一定程度的校正。最为准确的方法其实还是自定义白平衡,这种方法可以对现场光色温起到完全的校正作用。具体的做法是,准备一张白纸(或灰卡),在光环境下将白纸充满画面拍摄一张照片,在机身菜单内进行白平衡注册,相机会记录现场光环境下的色温数据。这时将白平衡模式调至“自定义白平衡”,再次拍出的照片色温已得到完全校正,荧光灯色温很高、光线偏冷,但校正相对容易,通常使用自动白平衡或荧光灯白平衡即能获得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