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片拍摄,如何抢拍决定性瞬间?
1.什么是“决定性瞬间”
决定性瞬间“是摄影史上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是法国纪实摄影大师享利・卡埃・布列松
( Henn Cartier- Bresson)提出的。1952年,在他的摄影集(决定性瞬间》中,布列松提出这样一种摄影美学观点:通过抓拍手段,在极短暂的几分之一秒的瞬间中,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加以概括,并用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表达出来。同样推崇这种抓拍摄影思想的,还有同时代的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德国摄影家萨洛蒙、英国摄影家布兰特等。
台湾著名提影杂志(摄影天地)的朱健炫先生认为,“所谓决定性间,就是事件进行中,恰好有一个瞬间所有元素(人、地、物)均各得其所,并同时展现出特定内和意义”。而日本提影家木村伊兵卫的注释更简单“决定性间就是光线、构图与感情相一致的间。”
但我们不能就此认为,决定性瞬间只是娴熟地掌握抓拍技巧。在布列松看来,任何发展运动着的事物,都有其外在形态与内在本质最为接近的那一时刻。这是最为真实的一刻。它总结了永恒的意义,暗示着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因此,摄影师要先挖掘出事物的本质,然后才能利用相机抓住这一瞬间。
2.构图意义上的“决定性间”
在布列松有关决定性瞬间的理论中,构图框架力求精确严謹,同时,在这一瞬间内,所有的元素都处于最完美的位置。在实际拍摄中,环境总是比想象的要纷乱复杂,拍摄者必须从中找出完美的构图。
要想抓住决定性间,就要在拍摄前做好功课。要对即将发生的人物动作有预先的估计,才能捕捉到最精彩的画面。在脑海中选好构图,耐心等待,适当的时候迅速按下快门。虽然是抓拍,但也应注意画面元素的三维纵深关系。近景、中景、远景三者不要重叠。主体要确保清断,同时选择恰当的景深,使二维的画面呈现三维的空间效果。
对于拍摄静态的题材,需要在静止画面中寻找动态元素。变换角度进行构图之后,原本平淡的景物拥有了平日不常见的魅力,隐藏其中的的律感也自然被发现。随风飘动的旗只和走过的路人最具动感了,待旗子飞到最高处,人物正好走到特意为他留出的位置时,按下快门,一切完美无環。
不同于美国摄影师 Garry Winogrand他的作品特点是歪斜的水平线或垂直线,采用松散开放的构图方式)的“快照美学”和“无艺术构图”,布列松提出的这种理念,可以理解为一种守株待兔的拍摄方法一在可能发生决定性间的时空里,等待瞬间的产生。他通过照片追寻的不是都市表面之美,而是在纷繁现实生活之中稍纵即逝的城市真相。因此,布列松的作品中精彩的构图不是摆拍,却给人一种胜于摆拍的震越效果。
3.内容意义上的“决定性瞬间”
张照片可以讲故事吗?当然可以,只要你把其中的元素安排在完美的位置。这就是布列松理论中的第二个关键点。他用自己的作品告诉世人,摄影报道不仅仅只是组照,有时一张无与伦比的照片中所包含的内容足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但能够将主题冰漓尽致展现的元素往往是分散的一不是分散在空间里,就是分散在时间里。当然可以进行“舞台式的安排摆拍,但对自己有更高要求的摄影师说:“不,要靠抓拍好的瞬间抓取是脑、眼、心联动的结果。事件的内容不断演变,向我们提供丰富的素材。我们要学会选择自己需要的元素来进行组合。有时几秒钟就能拍到一张好的抓拍照片,有时却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天。
人物的表情、动作和眼神,是使整幅照片活起来的动力。因此,要密切关注画面中主体人物的一举一动、笑。一定要精确地捕捉到人物最能展现内心情感的表情,这一瞬间才算成功。
般来说,决定性瞬间的把握大都为纪实题材,也就是以表现动态场景为主。此时的背景选择有另一种意义上的重要性,既要交代此时此刻的时间或空间信息,又不能宣宾夺主。摄影师一定要注意对作品的把握,否则读者将难以看到作者所要表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