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反差场景拍摄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光比和宽容度
人眼与相机有着许多不同。譬如在一个反差较大的场景中,人眼可以清楚辨别暗部和亮部,而相机却无论如何都拍不出来,不是这里太暗就是那里太亮。这种情况是相机感光材料本身的特性造成的。相机在很多方面不如人眼高级,这是初学摄影首先要适应的事。
既然存在这种差异,就需要在拍摄中有意识进行控制和弥补。为了更深人理解这个过程,我们需要先介绍几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是“光比”。“光比”指的是场景中最亮部和最暗部的亮度比。光比的大小对于拍摄有着很大的影响。譬如有强烈阳光的户外,白色墙面的反光和房屋形成的阴影就有着非常大的光比。过大的光比会造成柏摄的困难,在拍摄时如果控制暗部正常曝光,就会造成亮部过曝;而反过来,控制亮部正常曝光,则又会造成暗部曝光不足。这就是我们本节要介绍的“高反差场最”拍摄的问题。
与光比相对应的概念是“宽容度”。在胶片时代,底片的宽容度通常用"“几挡光圈”来表示。我们假设在一张黑白底片中,最亮和最暗的有细节部分的光比为1,024:1。由于缩小一挡光圈会减少一半的进光量因此最亮部和最暗部的亮度比可以等价为10挡光圈(2=1,024)。也即该胶片有10挡的宽容度。可以想象宽容度大的胶片在拍摄高反差场景时有着天然的优势,可以记录更多的亮部和暗部细节。当然,在拍摄低反差物体时也往往会使反差显得更低。
在胶片中,黑白胶片有着最大的宽容度,约为10-12挡。彩色负片宽容度稍低,约为8-10挡。彩色正片约5-6挡。早期的数码相机较接近于彩色正片,约有5挡的宽容度。但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码感光元件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使得数码单反的宽容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一些中高端单反里(如佳能5DMarki),运用14位RAW格式拍摄,甚至能达到6-8挡的宽容度。
2.用好点测光
点测光是数码单反中独有的“高级”功能。当然,你可能几年都用不上一次。而事实上,在某些光线条件较为复杂的场景中,点测光还是非常好用的,甚至是非用不可的。掌握了它,你就在摄影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前面已经介绍过,点测光即是利用取景框中心3%左右的区域进行测光,这种测光方式在应付大光比场景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使用评价测光时,过强的直射光会干扰相机的测光系统,使画面曝光不足;而画面中若有大面积的阴暗部,则又会造成整体曝光过度。使用点测光则能有效避免这些问题。使用点测光对场景中正常亮度的部位测光,结合适当的曝光补偿,即可得出准确的曝光组合,可以一次拍出准确曝光的照片来。
3.对亮部曝光
在胶片时代,摄影师们在面对高反差场景时,往往会对暗部曝光,优先保证暗部的细节,而让亮部过,并在后期的显影中压暗亮部来获取细节。这是胶片的特性所决定的(准确地说应该是负片)。数码则恰相反。
与负较强的过耐受力相对,数码对曝光不足的耐受力很出色,但对过曝的耐受力就很一般了。因此运用数码相机拍摄高光比场景时,应优先对亮部眼光,通过直方图观察,保证亮部细节,而在后期中对暗部进行调整。
数码照片(尤其是RAWN文件)的暗部保留了丰富的细节,通过简单的后期调整即可显现,这是负片所不具有的优勢。当然,亮部能调节的范围就非常有限了。
4.使用中灰渐变镜
中灰渐变镜(英文缩写GND)在风光摄影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常用于日出日落的拍摄当中,专为高反差场景准备。GND能有效压低高光部的亮度,从而大大解放相机宽容度,使拍摄更加轻松,因此深受广大摄影爱好者喜爱。但GND也不是毫无缺点。GND笔直的过渡线会清晰地反映在照片中,比起人眼所看到的效果,这种略显生硬的过渡自是有些不尽人意。而不同场景的光比不同,有些时候你会需要不同减光级别的渐变镜,镜的过渡范围也要因时因时而异,就这个意义上而言,托架式渐变镜要优于旋入式渐变镜。托架式渐变镜是在镜头前端固定一个托架,可以随意放置各种滤镜,因此有着更大的灵活性和适用范围,就长期拍摄而言也更节省成本。
5.包围曝光及HDR
除了GND,你还可以有别的解决方法来对付大光比场景。比较常用的就是包围曝光结合HIDR
顾名思义,包围曝光就是指对同一场景进行多次不同曝光,几张照片的画面内容完全相同,而曝光值等差递增或递减。包围曝光的意义在于,它可以用一张照片记录下画面的正常亮度,同时用过曝和欠曝的照片来分别记录暗部和亮部的细节,并在后期中予以合成,从而得到从最暗部到最亮部都有丰富细节的照片。
显然,这要求拍摄的几张照片必须完全相同,达到可重叠的程度,所以三脚架是必需的常规的HDR在呈现出亮部和暗部细节的同时,会让整张照片的反差和色彩变得非常特殊,显得有点过
于“兴奋”而不自然(俗称“打鸡血”)。因此也有人选择在后期中使用“蒙版”工具进行手动合成,制作出更为自然的“HIDR"照片来。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本书进阶卷中进行详细介绍。
6.有所取舍
拍照是个活的东西,因此万不能死记条条框框。前面说了,应该对亮部曝光,控制高光不过曝,但实际拍摄中有时根本做不到这点,或者并无必要,这时候该灵活运用了。
般说来,在初学阶段,只需尽可能保证主体曝光正确即可,并不需要过于强求高光部的细节。事实上即便不是初学者,也有很多人这么做:为了拍摄温暖的逆光人像,可以舍弃大片的背景,只按照人物面部爆光在有窗户的室内也常常出现这种况。若要拍摄清楚室内的环境,则必须让窗户过曝,这时候除了舍弃也没有别的方法。当然,你也可以对窗外的景色曝光,而把室内都拍成一片黑色,并无不可,这也是另一种舍弃,看你想拍什么了。明确你要拍振的主体,并尽力使其准确曝光,这是初学阶段的学习重点之一。
后面说的这种拍法其实就是舍弃暗部拍摄剪影。相比拥有丰富细节的完整形象,剪影会给人更多的新鲜感和神秘感。鲜明而漆黑的轮廓能引发观者的想象力,使观者真正参与到作品中去,使作品散发独特的魅力。
由此你可以知道,并不ー定把所有细节都拍下来オ是好的,有时候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反而能拍出更好的照片。而话说回来,振影本不就是一门选择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