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摄影之前,我们该如何有效测光?
在进行拍摄前,必须先对被拍摄场景进行测光,才能以此为依据确定曝光组合。在胶片时代,为了方便计算出更为准确的曝光参数,经常会使用外置测光表进行测光。数码时期则免除了这个麻烦,使用相机内置测光装置即能获得较准确的曝光组合,并且可以通过液晶屏和直方图查看确认,外置测光表的使用就少了许多。
接下来我们来讲解一下相机是如何测光的。顾名思义,测光即是测定物体表面的反射光强度,完成测光后可通过计算确定合适的光圈快门值,使得该物体在照片上能以准确的亮度呈现出来。但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仅仅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事实上,测光系统是无法区分黑色和黑暗的,对于这两种在人眼看来截然不同的效果,相机通过测定光强得出的结果却近乎是一致的(得到的仅仅是一个亮度值读数)。本来理想的状态应该是:黑色的衣服拍出来仍应该是黑的,而黑暗环境中的人拍出来则应该比实际更亮,使得拍出来的照片看起来更为舒适。这时候相机就为难了。没有人告诉它什么时候应该变亮而什么时候应该保持黑色,这就会造成测光混乱了ー这可不行。尤其在使用胶片的年代,底片洗出来之前可是什么都看不见的,不能准确测光就基本意味着无法拍摄。那就得有解决办法。办法当然是有的,鉴于相机在场景识別上并不具备太高的智能(不能区分黑色和黑暗),而通过测光把不同物体拍成同一亮度(在照片上的亮度)却是没有问题的,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让测光表测定物体亮度后,给出一个曝光参考值,这个参考值能使眼前的物体拍出来后变成灰色(以黑白为例),而且这个灰色是个亘古不变的亮度一一中性灰,也即18度灰(白色中加入18%的灰色)。
这是在计算了很多照片的平均亮度之后得出的一个统计值。数字听起来比较抽象,但是不难理解。把纯黑(0)到纯白(X)分成11个梯度,最中间那个(V)就是中性灰。
这样的规定看似笨了些,却能圆满解决前面提出的那个问题:如何分辨黑色和黑暗。在拍摄一件黑色衣服时,测光表会给你一个曝光参考值,这个参考值会把黑色衣服拍成灰色,而你只需要在这个曝光值的基础上缩小一些光圈或提高一些快门速度(大致两到三挡),即可得到原汁原味的黑色,不用再担心测光表不够智能的问题了。同样,在较暗的地方拍一个人,测光表同样会给出一个曝光参考值,这个参考值会把人拍成正常亮度。显然,用这个参数进行拍摄就可以了。如果测出的快门时间太长,你可以考虑开大光成是高圈或提高ISO,前面倒易率提过的,你可以改变光组合里的每一个数值而保持曝光量不变。
现在你就得到了一个可以解决所有测光问题的好工具了。不过在更多时候这个工具需要和另一个工具相配合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它就是“曝光补偿”。